2024-03-04 03:53 聯合報/ 本報記者鄭媁

本屆國會,新科立委多,部分專業不分區立委無緣進入專業委員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召委選舉落幕,在各常設委員會中,國民黨與民進黨各取得一席召委。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雖鼓勵立委不設限,要到各委員會歷練,但作為國會最大黨,國民黨專業立委無法進入所屬領域的委員會,仍引發外界議論。

根據慣例,藍綠黨團對委員會的選擇採積分制,依據立委的資深度、所待委員會的會期數、區域立委優先於不分區立委等考量下,積分高者優先,若協調不成,最後再抽籤決定。民眾黨八名立委平均落在八個委員會,相對單純,但也出現藥師出身的立委林憶君參加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的情況。

資源最多的經濟、交通委員會,向來熱門;外交及國防、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則較冷門,每年藍綠黨鞭都為了協調委員會分配,傷透腦筋。

本屆國會,新科立委多,眾人都想在自己擅場的專業委員會一展拳腳,不過,這次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改變過去抽籤慣例,先根據每個立委填寫的三個志願序,採全協調模式;此方法雖提升效率、減少協調過程的紛爭,也導致部分專業不分區立委無緣進入專業委員會。

雖然國民黨立委翁曉玲、葛如鈞各自表示,在其他委員會也能展現專業問政;但畢竟仍少了直接監督的力道,對立委本人及黨團來說,都是損失。尤其,選前政黨大大標榜的專業人才,若不能在當選後,適才適所、參加專業委員會有所發揮,反而只能聽從黨命,豈不是落人「選前專業立委、選後黨意立委」的口實?

新一屆國會朝野都喊國會改革,而要真正落實委員會中心主義,仍要靠立委依其專業問政、言之有物,才能聚焦議題,增添社會關注度;若因各種政治現實考量讓專業立委有志難伸,恐怕非選民所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