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福報/記者徐璋穆 徐煒欽/攝影記者邱水文

「國會職權修法」爭議持續延燒。憲法法庭在昨日(8月6日)針對總統國情報告、反質詢、人事同意權行使、調查權、聽證權及藐視國會罪六大爭點,進行了長達八小時的言詞辯論。審判長許宗力宣布將在三個月內宣判,如有必要可依法延長兩個月。

主辦單位公督盟感謝各黨委員和專家學者的出席,並特別感謝國民黨籍謝衣鳯委員答應出席本次座談,雖然因故臨時無法出席,但仍表示感謝。

公督盟理事長曾建元首先指出:「本次公督盟也加入了民間司改會的法庭之友意見書共同陳述。權力分立是此次修法爭議的核心;過去,我國立法院在人事同意權行使上,往往淪為政黨惡鬥的戰場,未能發揮應有的正面效益,致使獨立機關無法超然運作。立法院審查時,不是過水,就是杯葛,嚴重損害了全體國人的權益。公督盟呼籲立法院在人事同意案審查中,應建立一套良好的人事同意權審查制度或慣例,以避免爭議一再發生。」

公督盟常務理事吳鯤魯表示:「昨日有上萬人同時在線上收看直播,顯見台灣公民對於『國會職權修法』是否違憲擴權的議題十分關注!這也是一次寶貴的公民教育機會,但公督盟認為這些討論應在立法過程中進行,而不是讓大法官來收尾,這不應成為民主國家的常態。公督盟呼籲立法委員不要惡意錯用這些原本立意良善的立法程序,應在立法過程中進行實質討論。」

鍾佳濱委員指出:「從修憲的歷史脈絡來看,人事同意權的權責歸屬原先在監察院和國民大會,後來轉移至立法院,使立法院成為台灣政治的核心。然而,對立委而言,人事同意權並不特別重要,特別是對在野黨立委來說,因為它沒有曝光度,導致人事同意案審查變為政治性杯葛,而非針對人事是否合適進行討論。」

前立法委員、現任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特聘教授張其祿表示:「我國的政治體制接近法國第五共和的雙首長制,但政黨政治屬剛性政黨,無法落實左右共治的精神。憲政制度的失調,使立法院成為政治表演舞台,而非實質政治運行的場域。朝野各黨應從高度社會共識的改革下手,讓多元民主聲音進入討論,以人民福祉為優先,不應惡意癱瘓政府運作。」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蘇子喬認為:「在討論立法院人事同意權之前,應該有一個大前提,就是政黨會輪替。在修法之前,應以國家整體憲政狀況為考量,而非將人事同意權作為政治角力的武器,這是不恰當的。加嚴審查的過程中也應注意避免違反權力分立的原則。」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陳宏銘表示:「目前我國人事同意權審查陷入兩個極端:在一致政府情況下,審查較為鬆散;在分立政府情況下,審查遭到政治杯葛。他認為一個健全的立法權應給予周密、堅實的國會審查權,這也是過去公督盟主張的。制度改革上應尋求穩健方式,各政黨有共識的先行,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政治爭議。」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認為:「當前國會爭議及即將審查的國會人事同意權案,核心牽涉到憲法體質的先天不良。他認為中華民國憲法宛如邊穿邊改的衣服,過去十幾年,人民的公民意識高漲,但憲政架構卻未與時俱進,影響人事同意權審查機制的政治改革無法釐清。再次呼籲立委不要追求私利,藉由鬥爭型修法吸引媒體關注,反而斷送國家功能。」

陳俐甫教授質疑:「國、眾兩黨提案修法要求被提名人提供個人資料不得虛偽陳述,但立法委員在選舉公報謊稱學歷、經歷卻無罰則,這不是雙標嗎?立法院應用同樣標準來要求自己,才有資格要求別人。」

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重申公督盟的價值立場:「這次國會改革上,有許多改革方向是公督盟長期呼籲的事項,包括:人事同意權加嚴審查、建立國會調查權輔助立委行使職權。但此次國會改革雖是好事,理論上應全民支持,但在野黨用錯誤方式進行,導致國會職權修法進入釋憲階段。對於人事同意案加嚴審查,公督盟立場不變,但我們主張應考量更周延。被提名人拜會立法院各黨團,是否會有利益迴避的問題?加強人事案審查密度,這些問題都應好好討論。」

最後,張宏林執行長表示:「強烈譴責惡意對大法官的挑戰,引起社會分化和憲政危機。在民主國家,大法官是憲政秩序的最後一道防線,朝野雙方應接受判決結果。國會改革最大的盲點在於只擴權不自律,立法院未建立令社會信服的自律懲戒機制。例如,傅崑萁法律判決定讞後入獄仍可撰寫質詢稿,保持立委資格,這是導致民眾無法信任立法院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