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focus.586.com.tw/wp-content/uploads/2025/01/%E4%B8%89%E9%AD%9A%E7%9B%B4%E8%B3%A3%E6%89%80%E5%89%B5%E8%BE%A6%E4%BA%BA%E9%99%B3%E5%8F%B3%E7%A9%8E%EF%BC%88%E5%B7%A62%EF%BC%89%E6%8E%A8%E5%BB%A3%E6%B0%B8%E7%BA%8C%E9%A4%8A%E6%AE%96%E6%A5%AD%E4%B8%A6%E5%B1%95%E7%A4%BA%E5%A4%9A%E6%AC%BE%E4%BB%A5%E8%BE%B2%E9%AD%9A%E5%BB%A2%E6%A3%84%E7%89%A9%E5%8A%A0%E5%B7%A5%E6%89%80%E8%A3%BD%E6%88%90%E7%9A%84%E7%94%A2_-800x600.jpg)
【News586/記者張淑慧報導】越南蚵仔、韓國牡蠣、臺灣蚵仔變身蚵仔麵線、蚵仔煎、炸蚵仔新鮮上桌,國立中山大學印象海味微學程,用「美味」說故事。海洋生態保育研究所團隊舉辦2場「海味臺灣:前線工作人員」活動,讓學生藉由五感體驗認識臺灣海鮮產業,並邀上下游總編楊語芸與三魚直賣所創辦人陳右穎分享臺灣海產養殖業第一線工作人員的幕後視角。
演講者分享「臺灣牡蠣的美麗與哀愁」與「養殖業面臨的問題與解方」,讓學生實際體驗認識蚵仔。活動中展示越南、韓國、臺灣和臺南新鮮採摘的蚵仔,學生透過觀察、觸摸、嗅聞和品嚐來辨識各地牡蠣特色。比較發現越南牡蠣體型最大,臺灣包裝蚵和臺南中蚵較小。臺南現採蚵仔海味最濃,而冷凍韓國牡蠣因解凍失水較為遜色。
![](https://focus.586.com.tw/wp-content/uploads/2025/01/%E6%8C%91%E6%88%B0%E8%AE%93%E8%A0%94%E6%AE%BC%E9%AA%A8%E8%82%89%E5%88%86%E9%9B%A2_0-800x600.jpg)
上下游總編楊語芸主講「臺灣牡蠣的美麗與哀愁」,分享採訪經歷並揭露中國走私牡蠣問題。她介紹臺灣牡蠣養殖方法,包括海岸的插篊式養殖(潮汐進食、生長緩慢)和浮筏式養殖(全天進食、生長快速)。越南則採用浮筏式,在特定區域進行系統化養殖。她分析了臺灣牡蠣產業的困境與挑戰,並提出解決方案供學生思考。
三魚直賣所創辦人陳右穎為枋寮百大青農,專注養殖石斑魚和午仔魚。面對養殖業的挑戰,如小農政策、人力短缺和淨零碳排等問題,他結合外國經驗推廣永續養殖。透過「食魚、樂魚、慢魚」文化運動,致力提升民眾對枋寮養殖漁業的認識。他也創新開發農魚廢棄物再利用產品,如石斑口味零食、魚粉爆米花和魚骨麵線等,透過美食教育推廣養殖魚的價值。
中山大學海洋生態與保育研究所助理教授林裕䕒表示,印象海味微學程辦理「海味臺灣:前線工作人員」2場活動,希望藉此促進學生對臺灣海鮮產業的認知,搭配蚵仔料理、龍膽石斑和午仔魚料理等美食,讓學生興致勃勃體驗臺灣本地海鮮的美味及了解「美味」背後的故事,不少學員也因開蠔發現這是講究技巧的體力活,感嘆產業前線人員的不易。(圖/ 記者張淑慧 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