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6 03:11 聯合報/ 編譯高詣軒/綜合報導
新加坡第三任總理李顯龍執政20年。(美聯社)
新加坡第三任總理李顯龍承襲父志,延續融合半威權統治和自由市場的治理模式,執政廿年間星國人均GDP翻倍,成為國際金融重鎮。但同時,星國收入差距擴大且房價飆漲,年輕人抱怨社會流動性衰退。民怨日增下,主政六十多年的人民行動黨在上屆大選得票率再逢低點。
李顯龍十五日交棒新總理黃循財,雖將續任國務資政,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分析家指出,這次交替顯示李家正淡出星國政權。李也稱其子女無意從政。不過他的政績影響深遠,包括星國人均GDP在他任內達約八點三萬美元,超越美國。香港科技大學星國政局專家劉浩典說,強化經濟是李主要功業。
在李顯龍帶領下,新加坡度過多次經濟不景氣、全球金融危機和新冠疫情考驗。
對外,李顯龍在美國、中國大陸加強拉幫結派之際,謹慎平衡星國與美中關係,建立中立形象獲得各方信任,讓星國取得特殊國際地位。二○一五年馬英九總統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馬習會」、二○一八年美國總統川普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會面,都選在新加坡舉行。
社會改革上,李顯龍在同志團體遊說下,廢除禁止男性間合意性行為的殖民時期法規,但鞏固婚姻定義為異性結合。
新加坡人普遍欣賞李顯龍的執政成績和學者形象,他在民調中一直是星國最受歡迎政治人物,他的選區始終獲得最高得票率。
不過,星國儘管變富,卻浮現高房價和社會流動僵化問題。李政府二○○○年代後期決定引進大量移工緩解缺工,也引發民眾不悅。劉浩典說,李任期前半的經濟成果代價是加劇不平等,且大量移民進到國內,競爭就業並可能衝擊國民身分認同,民眾不滿漸增。也有人埋怨言論自由或稍放寬,種族、宗教議題的公開討論依然受限,權益團體稱當局仍和批評者作對。
本月稍早,李顯龍發表任內最後重要演說,表示致力讓國民彼此互助而非各謀其利。但隨後在星國唯一可未經許可舉行抗議的芳林公園演說者角落,貨運員、巴士司機等數百名星國人集結抗議。有示威者說,執政黨打造保護有錢人的體制,星國成富人遊樂場,窮人得擠在狹小租房。
大學畢業的卅歲外送員兼家教朱義宏(譯音)從未投給執政黨。他向紐約時報說,買房願望高不可攀,反觀未受教育的祖母卻能在一九六○年代養育五名子女,且後代都過著舒適中產階級生活;雖有人說他生在更富裕社會,「但我會說,社會流動機會大不如前」。
李顯龍任內,人民行動黨在二○一一年國會大選得票率創新低。二○二○年大選時又遭逢六成一的得票率低點;曾稱兩黨制在星國行不通的李顯龍,同年正式設立國會「反對黨領袖」一職。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慶文說,李知曉若想維持執政黨控制權,須管控改變的步調。